- 關于開展上門經(jīng)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wǎng)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中醫(yī)專家:足貼排毒絕無可能

受訪專家:北京中醫(yī)藥大學臨床中藥系教授 常章富
記者在購物網(wǎng)站上搜索足貼,出現(xiàn)了100多頁結果,月銷量最高的一款達17萬,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這些足貼雖然品牌各異、產(chǎn)地不同,但大部分具有以下共同點:由藥物粉末、有孔無紡布構成;主要成分為竹醋、艾草、竹炭、電氣石等;宣稱有祛濕排毒、減脂、改善失眠、舒筋通絡等功效;買家給出的評價大多是“藥粉會變成黑色糊狀物”“身體出汗”“濕氣和毒素被排出”。
記者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早在2011年,美國亞馬遜網(wǎng)站售賣的足貼就因虛假廣告被起訴,法院判其賠償消費者每人10美金。還有視頻揭露了足貼的“小把戲”:只要在足貼上滴幾滴蒸餾水,藥粉就會發(fā)生反應而變黑;足貼在腳上貼一晚,吸收了足底皮膚的汗液,自然也會變黑。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臨床中藥系教授常章富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先不管藥粉是不是因為發(fā)生化學反應而變黑,單從藥粉變潮濕、變黑來說,也不能代表就是除濕邪或排毒了。濕邪涉及許多方面,常見表現(xiàn)有舌苔膩、胃部不適、大便稀溏、肢體酸重或水腫等,是否祛除要依靠臨床癥狀來定。至于“排毒”一詞,中醫(yī)很少使用,一般用“解毒”。毒的含義廣泛,如熱毒、濕毒、風毒、藥毒、蛇蟲毒等,足貼不知“排”的哪種毒,“毒素”又從何而來?常章富分析,足貼的主要成分中,艾草又名艾葉,性溫,內服能溫經(jīng)止血,溫灸能溫經(jīng)通絡止痛,外用則燥濕止癢,是常用中藥;而竹炭、竹醋、電氣石等成分中醫(yī)極少應用。即便藥物對證,足底皮膚較厚,藥物滲透力很差,外用能否達到廣告所說的預期療效很難說。
常章富建議,養(yǎng)生不能太盲目,要學會鑒別,謹慎選擇。一方面,人體通過肝臟、腎臟及消化系統(tǒng)來代謝體內廢物,通過排便、排汗、呼吸等途徑排出廢物。正常人都能完成這些步驟,無需額外“排毒”。祛濕解毒則需要出現(xiàn)不同癥狀后,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對癥下藥。另一方面,養(yǎng)生方法不當,反而會傷身。例如,足貼使用一些溫熱性藥物,容易內熱的陰虛者使用后反而會加重病情。此外,2012年一項針對印度某足貼的研究顯示,100個使用足貼的人里,有25人出現(xiàn)過敏,伴有皮膚紅腫、瘙癢,甚至咳嗽、發(fā)燒等癥狀。
“如果想養(yǎng)生調理,可以采用足浴或按摩等方法。”常章富介紹,將中藥打成細粉,溶于40℃的溫水中,浸泡雙足15~30分鐘。不同癥狀用藥不同,需要專業(yè)醫(yī)生指導,常用的有艾葉、老姜等,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huán);適當按摩雙腳大拇指外側,或點揉涌泉穴(足底的前1/3與后2/3的交界凹陷處),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記者 任琳賢)
- [事件]過度操心其實是自戀04-03
- [事件]越怕焦慮越要面對04-03
- [事件]孩子抖腿有很多原因04-03
- [事件]“棗核型身材”容易招病04-02
- [事件]法國人抑郁率歐洲最高04-02
- [事件]蔬果谷物低脂奶減輕牛皮癬04-02
- [事件]一把玉米測腸道健康04-01
- [事件]腸息肉離癌約5~10年04-01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襪04-03
- [事件]過度操心其實是自戀04-03
- [事件]越怕焦慮越要面對04-03
- [事件]孩子抖腿有很多原因04-03
- [行業(yè)新聞]冰箱保鮮國際標準首次發(fā)布04-03
- [事件]“棗核型身材”容易招病04-02
- [事件]法國人抑郁率歐洲最高04-02
- [事件]蔬果谷物低脂奶減輕牛皮癬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