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樂觀才有幸福晚年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5-17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接受衰老積極生活 保持熱情多做奉獻 樂觀才有幸福晚年
該研究共納入美國近6000名女性,年齡均在65歲及以上。在長達6年的隨訪中,參與者完成了4次身體機能測試,包括握力測試、步速測試等。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對參與者進行采訪,以判斷其樂觀程度。結果發(fā)現(xiàn),心態(tài)樂觀的老年女性步速更快,從坐姿調整為站姿的過程更輕松,握力也沒有因年齡增長而下降。研究人員認為,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有助減少因壓力引發(fā)的炎癥,幫助女性保持良好的行動能力。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張侃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心態(tài)好與身體健康之間常常互為因果,樂觀的老人一般活動能力更強,而身體好、運動多又能讓心理更健康。這種相互促進的關系,對男女都適用?!笨偟膩碚f,老人可以從樂觀心態(tài)中獲得很多益處:一是使體內激素水平相對穩(wěn)定,有助增強免疫系統(tǒng)功能。此前有研究表明,樂觀情緒能顯著提高免疫細胞活性,加速傷口愈合,縮短疾病的恢復時間。二是讓人更注重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從而更容易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三是讓人用更客觀、寬闊的視角看待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避免因產生不良情緒而影響身體健康。四是更易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獲得更多社會支持。
樂觀說來容易,但真正將其作為人生態(tài)度卻有難度,對老人來說尤其如此。張侃認為,這與老人所處的階段有很大關系。首先,進入老年期后,身體狀況由盛轉衰,多數老人還要與慢病共存,難免會產生悲觀情緒。其次,多數老人從社會獲得資源的能力下降,缺乏物質資源可能導致生活窘迫,精神資源不足則容易引發(fā)沮喪、抑郁等不良情緒。再次,由于社會高速發(fā)展,跟不上時代變化,沒有子女寸步難行成為很多老人的生活寫照,讓老人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難以保持樂觀自信。最后,因分歧與家人疏遠,以及親友死亡帶來的人際關系缺失等,對老人來說都是極大的沖擊,可能導致嚴重的喪失感及絕望感。
“事實上,相較于英年早逝的人,能夠有幸步入暮年,也是一種幸運?!睆堎┱f,所以老人退休后應當比以往更積極、更樂觀,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改變認知。老人應當認識到:衰老是自然常態(tài),也是人生的必經階段,樂觀面對是最好的解法。比如,當發(fā)覺自己身體狀態(tài)不如從前時,老人不應被負面情緒裹挾,而是要積極運動起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如散步、打太極拳、游泳等,讓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都越來越好。
早做準備。物質方面,老人最好提前規(guī)劃退休生活,如做好養(yǎng)老金、存款等經濟儲備。精神方面,老人可加入志愿者組織,為所在社區(qū)、街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勞動奉獻中收獲滿足感和價值感。
保持社交。退休后閑暇時間多,老人可以培養(yǎng)一些愛好,由此結識新伙伴,而不是把自己困在小圈子里,飽受孤獨困擾。需注意,老人社交頻率不宜過高,以免影響日常生活。
融入社會。有些老人可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自己學不會新技術,難以融入社會,往往簡單嘗試一下就放棄了。其實,老人的學習能力是足夠的,遇到問題可以找子女幫忙,看懂后自己勤加練習,而不是單純依賴他們解決,假以時日就能熟練掌握。這樣,老人的日常生活、交往能更自如,與社會的聯(lián)系更緊密,獲得的支持更多,整體狀態(tài)也就會更加自信樂觀。
受訪專家: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 張 侃
本報記者 施 婕 □ 趙乾錚 編譯《生命時報》 2024-04-23 第1794期 第5版
該研究共納入美國近6000名女性,年齡均在65歲及以上。在長達6年的隨訪中,參與者完成了4次身體機能測試,包括握力測試、步速測試等。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對參與者進行采訪,以判斷其樂觀程度。結果發(fā)現(xiàn),心態(tài)樂觀的老年女性步速更快,從坐姿調整為站姿的過程更輕松,握力也沒有因年齡增長而下降。研究人員認為,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有助減少因壓力引發(fā)的炎癥,幫助女性保持良好的行動能力。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張侃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心態(tài)好與身體健康之間常常互為因果,樂觀的老人一般活動能力更強,而身體好、運動多又能讓心理更健康。這種相互促進的關系,對男女都適用?!笨偟膩碚f,老人可以從樂觀心態(tài)中獲得很多益處:一是使體內激素水平相對穩(wěn)定,有助增強免疫系統(tǒng)功能。此前有研究表明,樂觀情緒能顯著提高免疫細胞活性,加速傷口愈合,縮短疾病的恢復時間。二是讓人更注重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從而更容易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三是讓人用更客觀、寬闊的視角看待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避免因產生不良情緒而影響身體健康。四是更易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獲得更多社會支持。
樂觀說來容易,但真正將其作為人生態(tài)度卻有難度,對老人來說尤其如此。張侃認為,這與老人所處的階段有很大關系。首先,進入老年期后,身體狀況由盛轉衰,多數老人還要與慢病共存,難免會產生悲觀情緒。其次,多數老人從社會獲得資源的能力下降,缺乏物質資源可能導致生活窘迫,精神資源不足則容易引發(fā)沮喪、抑郁等不良情緒。再次,由于社會高速發(fā)展,跟不上時代變化,沒有子女寸步難行成為很多老人的生活寫照,讓老人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難以保持樂觀自信。最后,因分歧與家人疏遠,以及親友死亡帶來的人際關系缺失等,對老人來說都是極大的沖擊,可能導致嚴重的喪失感及絕望感。
“事實上,相較于英年早逝的人,能夠有幸步入暮年,也是一種幸運?!睆堎┱f,所以老人退休后應當比以往更積極、更樂觀,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改變認知。老人應當認識到:衰老是自然常態(tài),也是人生的必經階段,樂觀面對是最好的解法。比如,當發(fā)覺自己身體狀態(tài)不如從前時,老人不應被負面情緒裹挾,而是要積極運動起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如散步、打太極拳、游泳等,讓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都越來越好。
早做準備。物質方面,老人最好提前規(guī)劃退休生活,如做好養(yǎng)老金、存款等經濟儲備。精神方面,老人可加入志愿者組織,為所在社區(qū)、街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勞動奉獻中收獲滿足感和價值感。
保持社交。退休后閑暇時間多,老人可以培養(yǎng)一些愛好,由此結識新伙伴,而不是把自己困在小圈子里,飽受孤獨困擾。需注意,老人社交頻率不宜過高,以免影響日常生活。
融入社會。有些老人可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自己學不會新技術,難以融入社會,往往簡單嘗試一下就放棄了。其實,老人的學習能力是足夠的,遇到問題可以找子女幫忙,看懂后自己勤加練習,而不是單純依賴他們解決,假以時日就能熟練掌握。這樣,老人的日常生活、交往能更自如,與社會的聯(lián)系更緊密,獲得的支持更多,整體狀態(tài)也就會更加自信樂觀。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1/4成年人心臟上有個“洞...10-30
- [事件]淋巴是身體的“派出所”10-30
- [事件]洗澡運動哭泣皆可抗抑郁10-30
- [事件]太安靜的孩子要多留意10-29
- [事件]12個很火的健康誤區(qū)10-29
- [事件]總是口干或許跟這些藥有關10-29
- [事件]聽力早衰困擾年輕人10-28
- [事件]餐桌上應多點抗炎食物10-28
最新文章
- [事件]1/4成年人心臟上有個“洞...10-30
- [事件]淋巴是身體的“派出所”10-30
- [事件]洗澡運動哭泣皆可抗抑郁10-30
- [事件]太安靜的孩子要多留意10-29
- [事件]12個很火的健康誤區(qū)10-29
- [事件]總是口干或許跟這些藥有關10-29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09六節(jié)藏象論...10-28
- [事件]聽力早衰困擾年輕人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