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餐桌上應多點抗炎食物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10-28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多種成分緩解體內炎癥 協同作用降低慢病風險 餐桌上應多點抗炎食物
低炎飲食能延壽
近日,天津醫(yī)科大學研究人員發(fā)表在《美國臨床營養(yǎng)》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飲食的炎癥水平與多重疾病的發(fā)病風險相關。研究人員選取了“英國生物銀行”數據庫中10萬余名未患慢病,且至少接受過一次24小時飲食評估的參與者數據,中位隨訪10年以追蹤59種慢病的發(fā)病情況。
為評估飲食對慢病的影響,研究人員將50種食物分為抗炎、促炎兩類,比如酸奶、全麥面包、水果、魚和海產品、新鮮蔬菜、堅果和種子、咖啡(非速溶)、高纖維麥片等,歸類為抗炎食物;紅肉、人工甜味劑、高糖飲料、黃油、加工肉制品、速溶咖啡、冰淇淋、奶油和乳制品甜點等,均屬于促炎食物。根據這些食物在飲食中的占比,飲食被劃分為低炎、中炎、高炎。結果發(fā)現,堅持低炎飲食的人未患慢病的比例更高,患多重慢病的風險降低了16%,且進展速度更慢;無慢性病、無多重疾病的生存時間分別延長0.81、0.47年,尤其是60歲以上人群。高炎飲食與多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更易使人同時患三四種慢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
中山大學預防醫(yī)學研究所副所長、公共衛(wèi)生學院營養(yǎng)系主任蔣卓勤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身體炎癥的“炎”與抗炎飲食的“炎”是兩個概念。病毒等病原體“入侵”,體內細胞衰老、死亡產生的促炎因子,以及高血糖等,均可誘發(fā)炎癥,激活免疫系統。如果這些炎癥長期存在,免疫“應戰(zhàn)”疲勞,造成功能下降,組織、器官便可能發(fā)生病變,出現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糖尿病、腫瘤等多重疾病。而食物的“炎”歸因于成分,比如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有抗炎效果,攝入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身體的炎癥。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任、副主任醫(yī)師崔慎梅表示,以往,臨床多關注空氣污染、高溫、藥物、精神壓力、久坐少動、煙草等方面對機體炎癥的影響,較少涉及飲食,這項新研究對大眾通過飲食預防慢病有一定參考價值。
吃錯食物,身體默默發(fā)炎
人類的食物譜十分復雜,不同食物不僅有促炎、抗炎之分,“功力”也分高下,飲食抗炎的前提是選對食物。如以每日推薦攝入量為單位,抗炎食物能壘出一座“金字塔”。
塔基:新鮮蔬果。新研究中,水果、新鮮蔬菜屬于抗炎食物,這類食物的每日推薦攝入量也是最大的,即“一斤蔬半斤果”,它們構成了“抗炎食物金字塔”的塔基。新鮮蔬果不僅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還有多酚類、黃酮類、兒茶酚等抗氧化物質,可抑制炎癥介質產生,降低機體炎癥反應?!睹绹t(yī)學會雜志》子刊近日發(fā)表的研究發(fā)現,藍莓、草莓、桑葚等富含黃酮類物質的水果,可降低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癡呆的風險。
倒數第二層:五谷雜糧。五谷雜糧位于倒數第二層,比如谷物、糙米、薯類,每日推薦攝入量為200~300克谷類、50~100克薯類,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機體最大的能量來源。五谷雜糧含有獨特的活性成分,比如膳食纖維(β葡聚糖、抗性淀粉)可在腸道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短鏈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還可改善腸道內環(huán)境,降低炎癥水平;多酚類、植物甾醇也有助抑制慢性低度炎癥。新研究也肯定了全麥面包、全麥谷物、高纖維麥片等“原生態(tài)”食物的抗炎效果。
有些碳水來源幾乎只提供熱量,比如精米白面經過度加工,膳食纖維損失嚴重;甜點、高糖飲料等精致碳水,含糖量高,會加重炎癥反應,增加肥胖、慢病風險。
倒數第三層:各類“蛋白”。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更少,本身也有微弱的促炎作用,位于倒數第三層,動物性食物每日吃120~200克就夠了。但蛋白質來源不同,抗炎效果也有優(yōu)劣之分。比如,加工肉制品是典型的高促炎食物,含有亞硝基化合物、多環(huán)芳烴類等有害物質,促炎作用明顯,最好不吃;紅肉中的飽和脂肪酸較多,也易誘發(fā)炎癥,但其營養(yǎng)價值高,可以少吃一些。相對而言,禽類、雞蛋等蛋類、低脂奶制品是低炎的蛋白來源,而魚類和海產品不僅富含優(yōu)質蛋白,同時含有歐米伽3脂肪酸,具有抗炎特性。此外,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jié){),雖是植物蛋白,但營養(yǎng)媲美牛肉等紅肉,且脂肪低、富含大豆異黃酮等成分,抗炎作用更勝一籌。
塔尖:優(yōu)質脂肪。研究中,堅果和種子也是抗炎食物,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膳食纖維等抗炎成分,但并非所有“種子”都抗炎。在我國居民飲食中,脂肪的最主要來源是烹調油,但常用的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含有較多歐米伽6脂肪酸,攝入過多可誘導人體產生促炎物質,建議適量吃或與橄欖油、亞麻籽油換著吃,且每天不超過25~30克。堅果熱量較高,每周攝入70克左右(相當于每天10克左右)就夠了,相當于10個榛子、七八個巴旦木/開心果、兩三個山核桃/碧根果,或兩礦泉水瓶蓋的黑芝麻/奇亞籽。
給一日三餐“消炎”
崔慎梅表示,以我國居民的飲食習慣、常見食材為基礎,參考抗炎食物的“金字塔”,一日三餐便可搭配出“消炎菜單”。
每日主食要混搭。我國飲食偏重碳水,但以精米白面偏多,比如早餐只吃包子配粥、燒餅加餛飩。最好從早餐開始為主食“消炎”,將每餐或每日主食中的1/3換成粗糧,如玉米、糙米、紅薯、高粱。
蔬菜湊成“彩虹”。我國居民總體蔬菜量攝入不足,且烹制以油加熱為主,建議早餐就開始吃蔬菜,午餐做到顏色豐富、種類越多越好,湊齊“彩虹色”,這是抗炎飲食的精髓,比如西紅柿的紅代表番茄紅素,胡蘿卜等橙黃色蔬菜含有β胡蘿卜素,綠葉菜中葉綠素、葉黃素含量高;紫甘藍的紫是花青素產生的,都能抗炎抗氧化。
蛋白看幾條腿。選優(yōu)質蛋白時,有個簡單的判斷方法——腿越少的越健康,比如,沒腿的魚(魚肉)比兩條腿的雞鴨(禽肉)好,兩條腿的比四條腿的牛羊豬(畜肉)好。
三餐可在滿足上述原則的基礎上自行搭配,總體把握“每餐都有主食、肉、蔬菜”的標準。舉兩個例子,早餐可以吃饅頭、焯西蘭花、煮雞蛋、一杯牛奶,午餐吃二米飯、番茄燉牛肉/雜蔬炒雞丁、清炒茼蒿,晚餐吃雜糧飯、炒蝦仁/清蒸魚、清炒菠菜;或者早餐吃燕麥粥、芹菜炒肉,午餐吃米飯、青紅椒炒牛肉、清炒菠菜,晚餐吃玉米、炒油菜、白菜燉豆腐,兩餐間記得吃點堅果或水果。
烹飪不對變促炎。崔慎梅提醒,烹調方法不對,抗炎食物也會變成促炎食物。以水果舉例,新鮮水果的抗炎效果最佳,蒸、燉后營養(yǎng)成分被破壞,抗炎屬性也會下降,一旦榨成汁,膳食纖維被打碎,其中的果糖等糖分變?yōu)橛坞x糖,相當于一杯高糖飲料,反而會促炎。
崔慎梅指出,總體而言,蒸、煮、燉是較好的烹飪方式,少用或不用煎炸、燒烤,炒菜也要少油少鹽,且加工時間不要太長,以免溫度過高,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發(fā)生氧化,產生苯并芘、雜環(huán)胺等有害物質,不僅促炎,還有明確致癌性。如今,不少家庭喜歡用空氣炸鍋代替油炸,雖然油少了,但溫度依然很高,會產生丙烯酰胺、多環(huán)芳烴等有害物質,也有促炎效果,還是少用為好。
偶爾放縱無傷大雅。每逢節(jié)假日,中國人難免會安排一頓“大餐”,比如燒烤、紅油火鍋,大多是促炎的,但偶爾吃一次不影響健康,控制好量和頻率即可。若想降低“大餐”的炎癥反應,不妨搭配些抗炎食物,通過增加飽腹感減少促炎食物的攝入,比如餐前吃一根黃瓜、一個西紅柿或蘋果,吃燒烤時多吃些紫蘇葉、生菜等。
受訪專家:
中山大學預防醫(yī)學研究所副所長、公共衛(wèi)生學院營養(yǎng)系主任、教授 蔣卓勤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任、副主任醫(yī)師 崔慎梅
本報記者 李珍玉《生命時報》 2024-10-18 第1840期 第1版
低炎飲食能延壽
近日,天津醫(yī)科大學研究人員發(fā)表在《美國臨床營養(yǎng)》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飲食的炎癥水平與多重疾病的發(fā)病風險相關。研究人員選取了“英國生物銀行”數據庫中10萬余名未患慢病,且至少接受過一次24小時飲食評估的參與者數據,中位隨訪10年以追蹤59種慢病的發(fā)病情況。
為評估飲食對慢病的影響,研究人員將50種食物分為抗炎、促炎兩類,比如酸奶、全麥面包、水果、魚和海產品、新鮮蔬菜、堅果和種子、咖啡(非速溶)、高纖維麥片等,歸類為抗炎食物;紅肉、人工甜味劑、高糖飲料、黃油、加工肉制品、速溶咖啡、冰淇淋、奶油和乳制品甜點等,均屬于促炎食物。根據這些食物在飲食中的占比,飲食被劃分為低炎、中炎、高炎。結果發(fā)現,堅持低炎飲食的人未患慢病的比例更高,患多重慢病的風險降低了16%,且進展速度更慢;無慢性病、無多重疾病的生存時間分別延長0.81、0.47年,尤其是60歲以上人群。高炎飲食與多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更易使人同時患三四種慢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
中山大學預防醫(yī)學研究所副所長、公共衛(wèi)生學院營養(yǎng)系主任蔣卓勤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身體炎癥的“炎”與抗炎飲食的“炎”是兩個概念。病毒等病原體“入侵”,體內細胞衰老、死亡產生的促炎因子,以及高血糖等,均可誘發(fā)炎癥,激活免疫系統。如果這些炎癥長期存在,免疫“應戰(zhàn)”疲勞,造成功能下降,組織、器官便可能發(fā)生病變,出現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糖尿病、腫瘤等多重疾病。而食物的“炎”歸因于成分,比如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有抗炎效果,攝入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身體的炎癥。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任、副主任醫(yī)師崔慎梅表示,以往,臨床多關注空氣污染、高溫、藥物、精神壓力、久坐少動、煙草等方面對機體炎癥的影響,較少涉及飲食,這項新研究對大眾通過飲食預防慢病有一定參考價值。
吃錯食物,身體默默發(fā)炎
人類的食物譜十分復雜,不同食物不僅有促炎、抗炎之分,“功力”也分高下,飲食抗炎的前提是選對食物。如以每日推薦攝入量為單位,抗炎食物能壘出一座“金字塔”。
塔基:新鮮蔬果。新研究中,水果、新鮮蔬菜屬于抗炎食物,這類食物的每日推薦攝入量也是最大的,即“一斤蔬半斤果”,它們構成了“抗炎食物金字塔”的塔基。新鮮蔬果不僅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還有多酚類、黃酮類、兒茶酚等抗氧化物質,可抑制炎癥介質產生,降低機體炎癥反應?!睹绹t(yī)學會雜志》子刊近日發(fā)表的研究發(fā)現,藍莓、草莓、桑葚等富含黃酮類物質的水果,可降低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癡呆的風險。
倒數第二層:五谷雜糧。五谷雜糧位于倒數第二層,比如谷物、糙米、薯類,每日推薦攝入量為200~300克谷類、50~100克薯類,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機體最大的能量來源。五谷雜糧含有獨特的活性成分,比如膳食纖維(β葡聚糖、抗性淀粉)可在腸道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短鏈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還可改善腸道內環(huán)境,降低炎癥水平;多酚類、植物甾醇也有助抑制慢性低度炎癥。新研究也肯定了全麥面包、全麥谷物、高纖維麥片等“原生態(tài)”食物的抗炎效果。
有些碳水來源幾乎只提供熱量,比如精米白面經過度加工,膳食纖維損失嚴重;甜點、高糖飲料等精致碳水,含糖量高,會加重炎癥反應,增加肥胖、慢病風險。
倒數第三層:各類“蛋白”。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更少,本身也有微弱的促炎作用,位于倒數第三層,動物性食物每日吃120~200克就夠了。但蛋白質來源不同,抗炎效果也有優(yōu)劣之分。比如,加工肉制品是典型的高促炎食物,含有亞硝基化合物、多環(huán)芳烴類等有害物質,促炎作用明顯,最好不吃;紅肉中的飽和脂肪酸較多,也易誘發(fā)炎癥,但其營養(yǎng)價值高,可以少吃一些。相對而言,禽類、雞蛋等蛋類、低脂奶制品是低炎的蛋白來源,而魚類和海產品不僅富含優(yōu)質蛋白,同時含有歐米伽3脂肪酸,具有抗炎特性。此外,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jié){),雖是植物蛋白,但營養(yǎng)媲美牛肉等紅肉,且脂肪低、富含大豆異黃酮等成分,抗炎作用更勝一籌。
塔尖:優(yōu)質脂肪。研究中,堅果和種子也是抗炎食物,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膳食纖維等抗炎成分,但并非所有“種子”都抗炎。在我國居民飲食中,脂肪的最主要來源是烹調油,但常用的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含有較多歐米伽6脂肪酸,攝入過多可誘導人體產生促炎物質,建議適量吃或與橄欖油、亞麻籽油換著吃,且每天不超過25~30克。堅果熱量較高,每周攝入70克左右(相當于每天10克左右)就夠了,相當于10個榛子、七八個巴旦木/開心果、兩三個山核桃/碧根果,或兩礦泉水瓶蓋的黑芝麻/奇亞籽。
給一日三餐“消炎”
崔慎梅表示,以我國居民的飲食習慣、常見食材為基礎,參考抗炎食物的“金字塔”,一日三餐便可搭配出“消炎菜單”。
每日主食要混搭。我國飲食偏重碳水,但以精米白面偏多,比如早餐只吃包子配粥、燒餅加餛飩。最好從早餐開始為主食“消炎”,將每餐或每日主食中的1/3換成粗糧,如玉米、糙米、紅薯、高粱。
蔬菜湊成“彩虹”。我國居民總體蔬菜量攝入不足,且烹制以油加熱為主,建議早餐就開始吃蔬菜,午餐做到顏色豐富、種類越多越好,湊齊“彩虹色”,這是抗炎飲食的精髓,比如西紅柿的紅代表番茄紅素,胡蘿卜等橙黃色蔬菜含有β胡蘿卜素,綠葉菜中葉綠素、葉黃素含量高;紫甘藍的紫是花青素產生的,都能抗炎抗氧化。
蛋白看幾條腿。選優(yōu)質蛋白時,有個簡單的判斷方法——腿越少的越健康,比如,沒腿的魚(魚肉)比兩條腿的雞鴨(禽肉)好,兩條腿的比四條腿的牛羊豬(畜肉)好。
三餐可在滿足上述原則的基礎上自行搭配,總體把握“每餐都有主食、肉、蔬菜”的標準。舉兩個例子,早餐可以吃饅頭、焯西蘭花、煮雞蛋、一杯牛奶,午餐吃二米飯、番茄燉牛肉/雜蔬炒雞丁、清炒茼蒿,晚餐吃雜糧飯、炒蝦仁/清蒸魚、清炒菠菜;或者早餐吃燕麥粥、芹菜炒肉,午餐吃米飯、青紅椒炒牛肉、清炒菠菜,晚餐吃玉米、炒油菜、白菜燉豆腐,兩餐間記得吃點堅果或水果。
烹飪不對變促炎。崔慎梅提醒,烹調方法不對,抗炎食物也會變成促炎食物。以水果舉例,新鮮水果的抗炎效果最佳,蒸、燉后營養(yǎng)成分被破壞,抗炎屬性也會下降,一旦榨成汁,膳食纖維被打碎,其中的果糖等糖分變?yōu)橛坞x糖,相當于一杯高糖飲料,反而會促炎。
崔慎梅指出,總體而言,蒸、煮、燉是較好的烹飪方式,少用或不用煎炸、燒烤,炒菜也要少油少鹽,且加工時間不要太長,以免溫度過高,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發(fā)生氧化,產生苯并芘、雜環(huán)胺等有害物質,不僅促炎,還有明確致癌性。如今,不少家庭喜歡用空氣炸鍋代替油炸,雖然油少了,但溫度依然很高,會產生丙烯酰胺、多環(huán)芳烴等有害物質,也有促炎效果,還是少用為好。
偶爾放縱無傷大雅。每逢節(jié)假日,中國人難免會安排一頓“大餐”,比如燒烤、紅油火鍋,大多是促炎的,但偶爾吃一次不影響健康,控制好量和頻率即可。若想降低“大餐”的炎癥反應,不妨搭配些抗炎食物,通過增加飽腹感減少促炎食物的攝入,比如餐前吃一根黃瓜、一個西紅柿或蘋果,吃燒烤時多吃些紫蘇葉、生菜等。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1/4成年人心臟上有個“洞...10-30
- [事件]淋巴是身體的“派出所”10-30
- [事件]洗澡運動哭泣皆可抗抑郁10-30
- [事件]太安靜的孩子要多留意10-29
- [事件]12個很火的健康誤區(qū)10-29
- [事件]總是口干或許跟這些藥有關10-29
- [事件]聽力早衰困擾年輕人10-28
- [事件]餐桌上應多點抗炎食物10-28
最新文章
- [事件]1/4成年人心臟上有個“洞...10-30
- [事件]淋巴是身體的“派出所”10-30
- [事件]洗澡運動哭泣皆可抗抑郁10-30
- [事件]太安靜的孩子要多留意10-29
- [事件]12個很火的健康誤區(qū)10-29
- [事件]總是口干或許跟這些藥有關10-29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09六節(jié)藏象論...10-28
- [事件]聽力早衰困擾年輕人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