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wǎng)評>> 事件>> 健康行為在于不斷重復好習慣

健康行為在于不斷重復好習慣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1-5-15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美國習慣研究專家詹姆斯·克利爾曾在《掌控習慣》一書中對習慣進行了定義:一種不斷重復的行為。多次重復后,這種行為逐漸不需要大腦的認知過程,就可以自動發(fā)生。比如下班后,不少人為了放松躺在床上玩手機,久而久之,身體就會接受“一回家就上床玩手機”的指令,也就形成了習慣。這種自動化機制,一旦被大腦接受,幾乎不可能清除,但可以通過自律、改變環(huán)境、掌握規(guī)律等來減少壞習慣、養(yǎng)成好習慣。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西卡龍心血管病預防中心心臟病專家羅杰·布魯門塔爾表示,健康習慣的養(yǎng)成的確不是件容易事,人都有惰性,對繁重的任務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而將任務分解、難度降低后,更有利于堅持。堅持的重點不在時間長短,而在于重復次數(shù)。人的記憶有消退過程,只有不停重復,鞏固記憶,才有助于習慣養(yǎng)成。所以,要想養(yǎng)成好習慣,宗旨就是“簡單易行”“重復行為”。如果沒有整段的鍛煉時間,不妨將其分解為幾個10分鐘的小鍛煉。想減肥又控制不住食欲時,可以設定一些小目標,比如每天少打一個肉菜,放慢進食速度,減少食物分量,這樣更容易長期堅持下去。想養(yǎng)成讀書習慣,可以將“睡前閱讀半小時”簡化成“每晚讀一頁”,想跑步則可以將“傍晚跑步5公里”簡化為“在樓下走兩圈”。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教授多洛雷斯·阿爾巴拉辛表示,養(yǎng)成和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需要大量的自我調節(jié),但不要一味地自我控制,這其實是“懲罰機制”,不利長久保持好習慣。相反,要將習慣與積極的感受相關聯(lián),也就是建立“獎勵機制”,比如每次做完運動,就可以看一集電視劇。此外,也可以通過改善環(huán)境來幫助形成好習慣。比如,想保證每天喝八杯水,就把裝滿水的杯子放在顯眼位置;提醒自己每天晨起后吃藥,就將藥瓶放在床頭柜上,幫助養(yǎng)成習慣。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