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有種幸福感源于被需要

有種幸福感源于被需要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1-12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老人付出收獲價值感 子女感恩激勵作用大 有種幸福感源于“被需要”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廣東愛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長 馬健文

  《生命時報》 2023-12-19 第1762期 第5版


  “媽,您腰不好,修剪花草這些事就不要自己做了?!弊詮恼埩吮D?,鄒女士一點小事也不讓母親插手,覺得這樣才算安享晚年,但母親卻沒如她所愿地快樂起來,反而日益消沉,打不起精神。

  生活中,也會有人陷入相同的誤區(qū),認為什么都不讓老人做才是孝順,但這樣很容易起到反作用。因為人類是社會動物,不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認可、需要,從而獲得價值感和存在感,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社會認同需求”。

  隨著年齡增大,老年人身體功能逐漸退化,社會參與度越來越低,這是一個自然規(guī)律。但如果在各方面都予以照顧,甚至在交談中不斷強調他們的年齡、關心他們的身體功能問題,卻容易使他們更感到自己的衰老和多余。反過來,如果能讓他們覺得自己“被需要”,則有助重獲價值感。

  一項發(fā)表在美國《心理學和衰老》雜志上的研究發(fā)現,當老年人能為他人提供幫助和支持時,幸福感和滿足感會更強。一些研究還發(fā)現,老年人幫助他人時,能獲得更多社交機會,從而緩解孤獨感,對心理健康有益。因此,晚輩在照顧老年人時,不僅要關注他們的需求,也要給予他們幫助他人的機會,向他們適當“索取”。

  需要注意的是,帶給老人幸福感的不僅是“幫忙”本身,還有對方的情感回應。在很多家庭中,老人幫子女做了很多,卻沒有收到正面反饋,其“被需要”的需求仍沒有得到充分滿足,反而容易陷入沮喪、挫敗等消極情緒中。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家屬忽視

  由于工作、生活忙碌,家人可能沒有意識到老人需要情感上的反饋,也可能是沒有足夠時間和精力來表達,還有些人在老人日復一日的付出中變得心安理得,認為他們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


  ②溝通不暢

  有些人可能不擅長表達情感,只在心里默默記下,不知道如何向老人表達感激,有時候想說又有點張不開口,怕顯得矯情。這種雙方溝通不暢,也會導致老人無法感到“被需要”。


  ③期望不同

  有些家庭可能對老人抱有過高的期待,當對方無法達到自己的標準,就容易過度關注老人的不足,忽略其貢獻,比如覺得老人給孩子喂太多、不懂早教等。這就導致家人不僅不會對老人表達認可,還容易因此發(fā)生家庭矛盾。相對的,有些老人希望家人能給出更好的反饋,家人的表達可能讓他們覺得敷衍,心理需求也未得到滿足。


  為了避免出現上述問題,家人首先要意識到對老人表達認可、需要的重要性,其次要建立更暢通的溝通渠道,了解各自的想法,最后用實際行動幫助老人從“被需要”中獲得幸福感,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尊重老人選擇。晚輩要傾聽老人的想法,尊重他們的選擇,讓他們感到自己被重視、被關心,而不是單純被管束。如果老人愿意,家人可以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買菜、澆花等家務,同時讓他們參與重要的家庭決策,并認真聽取他們的建議,讓老人感到自己有貢獻、被需要。

  調整溝通技巧。除了直接表達感激,晚輩在與老人溝通時也要注意技巧。比如想讓父母幫忙時,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而是說自己遇到了困難需要他們的幫助,語氣的轉換讓老人從“服從者”的角色轉變?yōu)椤皫椭摺?,獲得感由此增加。

  激發(fā)生活熱情。家人應根據老人的情況,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將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喜歡的事情中,進而感到生活充實、有意義。這樣,老人獲得價值感的途徑更加多元,不再完全依賴家人的情感支撐,對家人的要求也不會過高,有助營造包容、和諧的家庭氛圍。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