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chuàng)>> 本站>> 痛風是怎么回事?

痛風是怎么回事?

byb.cn
[本站] 作者 :大道至簡 日期:2009-8-19 14:20
【分頁導航】


        中醫(yī)學中亦有“痛風”病名,且歷代醫(yī)家有所論述。

        元·朱丹溪《格致余論》就曾列痛風專篇,云:“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后或涉水或立濕地……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汗?jié)崮郎?,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于陽也。”

        明·張景岳《景岳全書·腳氣》中認為,外是陰寒水濕,今濕邪襲人皮肉筋脈;內由平素肥甘過度,濕壅下焦;寒與濕邪相結郁而化熱,停留肌膚……病變部位紅腫潮熱,久則骨蝕。

        清·林佩琴《類癥治裁》:“痛風,痛痹之一癥也,……初因風寒濕郁痹陰分,久則化熱致痛,至夜更劇?!蓖瑫r現代醫(yī)學所講的痛風還相當于中醫(yī)的“痛痹”、“歷節(jié)”、“腳氣”等癥。


  中醫(yī)對痛風病因與發(fā)病機制的認識有以下幾方面:
  1.素體陽盛,臟腑蘊毒:臟腑積熱是形成毒邪攻入骨節(jié)的先決條件,積熱日久,熱郁為毒是發(fā)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2.濕熱濁毒,留注關節(jié):濕熱濁毒,根于脾胃,留滯經脈,壅閉經絡,流注關節(jié),若正虛邪戀,濕毒不去,循經竄絡,附于骨節(jié),形成痰核,堅硬如石。所以濕熱濁毒是形成痛風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虛為本,濕濁為標:素體脾虛加之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運化失調,釀生濕濁,外注皮肉關節(jié),內留臟腑,發(fā)為本病。
  4.外邪侵襲:外邪留滯肌肉關節(jié)致氣血不暢,經絡不通,不通則痛,久則可致氣血虧損,血熱致瘀,絡道阻塞,引起關節(jié)腫大、畸形及僵硬。


  中醫(yī)治療痛風,急性發(fā)作期以祛邪為主,治法有除濕泄?jié)?,祛風散寒,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等,常用方藥如四妙散、白虎加桂枝湯、當歸拈痛湯、宣痹湯、上中下痛風方等。緩解期扶正祛邪,用健脾益氣、補益肝腎等,常用方藥如正腎丸等。其它療法如針灸、推拿、放血療法、三元代謝療法、膏藥療法等,均有一定的效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