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突發(fā)腦出血致死 務工小伙兒捐獻器官

今年12月18日,正在工地上班的小陳突然暈倒在衛(wèi)生間內,工友見狀,立即將其送往就近的武警總醫(yī)院。當日中午1時,小陳被推進手術室進行搶救,由于腦血管畸形突發(fā)腦出血,醫(yī)護人員未能創(chuàng)造奇跡。19日上午10時,醫(yī)生宣布小陳腦死亡。
聽聞弟弟住院,在天津打工的哥哥當天就趕到北京?!皼]想到,連句話都沒有說上,人就這樣走了。”哥哥悲痛不已。19日晚,小陳的母親也趕到北京。小陳的哥哥為弟弟做了一項重大決定——捐獻器官?!暗艿懿旁谶@個世界上生活了28年,時間太短了,沒做的事情太多了。把他的器官捐獻出來,挽救其他人的生命,他會感到欣慰!”
一開始,母親堅決反對兒子的提議。小陳兄弟倆年幼喪父,由母親獨自養(yǎng)大,小兒子突然離世,母親傷心欲絕。哥哥一遍一遍地給母親做工作:“讓弟弟入土為安,您就再也看不見他了。但是,如果把他的器官捐獻給其他需要的人,您就可以看到他的生命在別人的身上延續(xù),弟弟會一直活在我們的身邊。”
母親望著兒子,淚水長流。過了很久,默默點頭。
12月20日晚9時,在紅十字會協(xié)調員與武警總醫(yī)院協(xié)調員的共同見證下,小陳的哥哥簽署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51分鐘后,小陳被推入手術室。18分鐘后,患者的心臟停止跳動。手術室內,全體醫(yī)務人員向小陳的遺體默哀。
經過1個小時的手術,醫(yī)護人員順利獲取了捐獻者的一個肝臟、兩個腎臟、一對角膜。
此前,通過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tǒng),小陳捐獻的器官已按照就近原則找到了最急需的患者,當晚就被移植到武警總醫(yī)院3名等待救治的病人體內,手術在21日凌晨完成。小陳的角膜將儲存于眼庫,用于幫助眼疾患者重見光明。
武警總醫(y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副主任醫(yī)師劉煜說:“目前,器官移植研究所等待移植的患者有90多人,由于器官緊缺,許多生命在等待中離去。”
新聞追問
近期,遺體器官捐獻多是捐肝腎,等待換心者望眼欲穿——
心臟移植為何少之又少?
不到兩周的時間里,北京接連涌現出兩例遺體器官捐獻。在感動之余,本報記者也發(fā)現,多數捐獻者都是捐出了肝、腎和角膜,捐獻心臟的少之又少。記者從安貞醫(yī)院獲悉,每年該院都有十余位心臟衰竭病人因為等不到捐獻的心臟而病逝。
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心臟捐贈和移植少之又少?
現狀 20余年全國換心千例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風心病、心肌病等各種心臟病的終末階段,死亡率高達50%,有人把心衰比作心臟的“癌癥”。心臟移植術對于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是惟一有效的治療手段。
“心臟移植的困難在于需要社會對腦死亡就是死亡達成共識。而中國人習慣以心臟停跳為死亡標準。但心臟移植要以腦死亡為標準,心臟要保持跳動?!痹趧倓偨Y束的“中國心衰內外科治療高峰論壇”上,來自臺灣的亞東紀念醫(yī)院院長朱樹勛說。
據了解,多數遺體捐獻者的家屬都希望以心臟停跳來確認患者死亡,因此很難實施心臟捐獻。目前,國際累計完成心臟移植病例約8000例,國內累計完成1000余例,十年生存率為50%至55%,與國際水平持平。其中,北京安貞醫(yī)院自1992年完成我國第二例心臟移植手術以來,累計完成約230例心移植手術。
安貞醫(yī)院心外科孟旭教授介紹,心臟和肺移植僅占臟器移植總數的5%至10%,比例很小。盡管安貞醫(yī)院每年能完成20余例換心手術,但仍有很多心衰病人在等待供體中去世。他分析,心臟移植少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供體少,捐獻少;二是費用較高,尤其是手術后抗排異藥物等花費較大。
瓶頸一 腦死亡不被家屬接受
解決之道:推動腦死亡立法
手術室里,病人心臟停止跳動,心電圖呈一條直線達到5分鐘,醫(yī)務人員莊重默哀后,開始捐贈器官的摘取。最近的兩例器官捐獻都是以心臟死亡作為死亡標準的。
2010年,中國器官捐獻死亡判定三類標準確定:腦死亡后器官捐獻、心臟死亡后器官捐獻和腦死亡后心臟死亡的器官捐獻,其中,第三類標準是中國獨有的。在這三類標準中,腦死亡后的遺體器官捐獻目前只占10%左右。
專家介紹,在國外,腦死亡為最主要的判定標準,占捐獻總數的90%左右。但在中國,大量腦死亡病人還在重癥監(jiān)護室維持生命。腦死亡的概念家屬往往接受不了,我國腦死亡立法遲遲無法啟動。
在“中國心衰內外科治療高峰論壇”上,孟旭等專家表示,將繼續(xù)推動腦死亡立法。專家希望公眾了解,腦死亡不等于植物人,植物人可以長期生存,而腦死亡患者無論怎樣搶救,都不會存活超過一周。
瓶頸二 術后費用讓人望而卻步
解決之道:嘗試骨髓移植
也有很多心衰病人自己拒絕了換心治療。心外科醫(yī)生介紹,多數患者可以支付約20萬元的一次性手術費用,但術后每年3萬至5萬元的抗排異藥物治療讓很多患者及家屬覺得負擔沉重。此外,排異反應和免疫抑制藥物的副作用使心臟移植患者難以實現長期生存,移植術后10年生存率僅有50%左右,且多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白細胞減少等免疫抑制藥物相關并發(fā)癥。
安貞醫(yī)院正在嘗試用骨髓移植的辦法逐步代替藥物,已成功完成5例臨床研究,均獲得成功。安貞醫(yī)院郭可泉醫(yī)生介紹,這種方法就是在摘取捐獻者心臟的同時,獲取骨髓。如果配型成功,在移植心臟之后,再為受捐者進行骨髓移植。這種技術在國外腎移植中曾經應用,安貞醫(yī)院在國際上首次將其應用于心臟移植。
這種骨髓配型與常規(guī)的骨髓配型不同,不需要完全相符,只要半相配就可以。這種技術可使免疫排異藥物大大減少,有兩名患者術后藥物減少了三分之二。既節(jié)省了費用,又降低這些藥物本身帶來的毒副作用。
- [事件]“棗核型身材”容易招病04-02
- [事件]法國人抑郁率歐洲最高04-02
- [事件]蔬果谷物低脂奶減輕牛皮癬04-02
- [事件]一把玉米測腸道健康04-01
- [事件]腸息肉離癌約5~10年04-01
- [事件]骨松針打一次頂10年04-01
- [事件]涂風油精不能治早泄03-31
- [事件]濕氣太重身體發(fā)臭03-31
- [事件]“棗核型身材”容易招病04-02
- [事件]法國人抑郁率歐洲最高04-02
- [事件]蔬果谷物低脂奶減輕牛皮癬04-02
- [事件]一把玉米測腸道健康04-01
- [事件]腸息肉離癌約5~10年04-01
- [事件]骨松針打一次頂10年04-01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事件]涂風油精不能治早泄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