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不可缺位的挫折教育
【byb.cn 】(來源:海南日報)日常生活中,面對同一件事,不同人的反應也有所不同。同樣是作弊被抓,有些孩子情緒低落一陣后,就過去了。但是,個別孩子可能會做出極端的選擇。
近期,在青少年群體中發(fā)生的幾起悲劇性事件雖誘因不一,卻再次引發(fā)了人們對青少年挫折教育的思考。
挫折 成長路上的必修課
近期,筆者進行心理輔導時遇到幾個前來求助的學生,原因都與無力應對挫折有關。中考在即,小明因為數學成績一落千丈感到十分沮喪。老師和家長的指責,讓他的心情更是沉到谷底;曉云哭訴自己被老師當眾訓斥后的委屈和羞愧,覺得沒臉再面對老師和同學,校園生活倍感煎熬;經歷了宅家上網課、延遲開學、開學后成績下滑等挫折后,小雯的情緒瀕臨崩潰……這些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表面原因千差萬別,但是共同內因是抗挫力較差。
所謂抗挫力,也稱心理彈性能力,指的是人在面對逆境時的處理應對能力。心理研究發(fā)現,面對挫折與困難,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是抗挫力的高低。抗挫力強,可增強個人的生命力,提升個人直面挫折和挑戰(zhàn)的勇氣與智慧。
研究表明,影響人們抗挫力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危險性因素和保護性因素。其中,危險性因素指的是個體生活中出現的不利因素,比如疫情來襲、考試失利、遭受批評等容易引發(fā)壓力的事件;保護性因素指的是減輕挫折造成的消極影響,從而使人積極適應變化、健康發(fā)展的一系列因素,主要包括個人優(yōu)秀品質、溫暖的親友關系和社會穩(wěn)定和諧三類因素。保護性因素越強大,人的抗挫力就越強。
原因 是什么影響了孩子們的“抗挫力”?
在生活中接受挫折與失敗的歷練,是人們一生的必修課。從過去媒體報道的案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一些青少年的抗挫力較差,主要原因是影響抗挫力的危險性因素被強化,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過分強調成功的社會文化,給孩子帶來壓力和錯誤認知。在過分強調成功的社會文化中,很多人生活在壓力中,對失敗和挫折產生排斥心理。一些孩子也形成了“輸不起”的心態(tài),不能接受失敗和挫折,甚至因此產生了嚴重的羞恥感和挫敗感,讓挫折帶來的負面情緒更加雪上加霜。
第二,家庭學校的過度保護,導致一些孩子抗挫經驗匱乏。部分父母的過度包辦和溺愛,讓一些孩子成了“溫室里的花朵”,心理較為脆弱。一些學校在日常教育活動中,不敢放開手腳嚴格管理,生怕學生鬧出極端事情。以上因素都在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們自然經歷挫折的機會,造成他們抗挫折經驗嚴重匱乏。需要獨自應對挫折時,一些青少年常常束手無策。
第三,對挫折教育的認知存在誤解,缺少對挫折教育的正確引導。有些人誤將挫折教育等同于刻意的打擊教育和痛苦教育等。當孩子遭遇挫折時,父母老師一味說教或指責,缺乏共情和正確的指導,讓孩子更加郁悶無助。
其實,所謂的挫折教育,不是刻意讓孩子吃苦受累,更不是刻意打擊他們,人為給他們制造痛苦。挫折教育是當孩子遭遇挫折和失敗時,教會他們積極應對,利用挫折發(fā)生的時機趁勢而為,讓孩子經一事長一智。
對策 學校和家長應該這么做
在日常生活中,學校和家長要掌握挫折教育的方法,在增加保護性因素上多做功課,從以下三個方面幫助孩子提升抗挫力。
第一,提升認知水平。知識就是力量,認知決定格局。兩個認知方法可以提升人們的認知水平:一是用理性思維提升理性判斷力,承認自己的局限和平凡。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一部分人能小有成就,有大成就的人寥寥可數。既然大部分人生而平凡,都有自己的局限,那么凡事盡力而為、結果順其自然才是穩(wěn)妥的處事方式。有了這份清醒的自我認知,學會理性判斷的思維模式,可以讓人們在挫折面前保持應有的冷靜與理性;二是學習用積極的視角看問題。例如,積極賦義挫折和失敗,發(fā)現挫折和失敗的正向意義;主動向挫折學習,把每一次挫折當作增加個人抗挫力的機會。
第二,給予情感支持。首先要給予孩子安全的情緒出口。在挫折面前,孩子情緒低落是正常的,要鼓勵孩子接受情緒并讓它流動起來,說、讀、看、寫、唱以及做喜歡的事等都是安全的情緒宣泄方式,家長和老師要做孩子的傾聽者。其次,增加積極情緒體驗。父母師友的關愛,能給孩子的心里注入溫暖的源泉,給孩子提供勇氣和力量去直面挫折。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情緒能增強人們應對挫折的韌性和心理彈性。父母平時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尊重,讓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珍貴,孩子才不會輕易被外界風雨所擊垮。就算遭遇重大挫折,他們也有能力進行自我修復。此外,學習調節(jié)情緒的心理方法。指導孩子學習情緒ABC理論,提升自我情緒調節(jié)能力。
第三,加強行為訓練。幫助孩子建立穩(wěn)定的生活節(jié)奏,以增加應對挫折的定力。日常
生活中,能保持規(guī)律有序生活節(jié)奏的人,其內心秩序通常也是穩(wěn)定有序的。穩(wěn)定的生活節(jié)奏,能讓人在挫折面前迅速恢復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引導孩子專注于自己的“甜蜜區(qū)”,即多做自己擅長、喜歡和能做的事,以增強應對挫折的信心。
此外,鼓勵孩子學會向自己信賴的人傾訴和求助,進一步豐富他們應對挫折的資源;用正面管教取代簡單懲戒,做到嚴格中又有關愛。對孩子來說,父母師長適度的批評和處罰是挫折,也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學校在批評和處罰孩子時,在言語和態(tài)度上多一些尊重和體諒,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嚴格紀律背后的善意與關愛,從而減少因挫折帶來的恥辱感和無助感,增加直面挫折的勇氣和力量。
在挫折教育這堂人生大課面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讓孩子們明白并勇于接受自己的平凡和不完美。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積極提供情感陪伴,確保親子關系和諧,讓家庭成為孩子面對挫折時的避風港和加油站。學校可以在新生入學、重大考試前后等挫折高發(fā)時段,開展挫折教育主題班會和主題活動等,為學生提供應對挫折的預案和資源,幫助他們做好應對挫折的心理準備。
(作者系海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級教師)
鏈接
ABC理論 讓你的情緒“轉負為正”
情緒ABC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提出。該理論認為,人們的行為或情緒(C)不是由事情本身(A)誘發(fā)的,而是受自己對該事件的看法(B)所影響。
A(事件)和B(看法)共同影響著C(結果)。正面積極的B(看法)能支持人們繼續(xù)努力嘗試,積極尋找解決方法和他人的支持;負面消極的B(看法),則會磨滅斗志,讓人陷入情緒的死胡同里而不自知。
例如,發(fā)生作弊被抓這件事后,孩子們會選擇極端行為還是繼續(xù)前行(C),跟他們對作弊被抓這件事的看法(B)有關。認為“作弊被抓讓自己丟盡顏面,沒辦法繼續(xù)面對他人”的孩子,容易產生輕生的決定;認為“作弊被抓只是自己成長中犯下的一個錯誤,之后改正就行”的孩子,則能夠繼續(xù)前行。
心理學家認為,遇到困難時,只有把負面觀點轉為正面觀點,才能成功渡過難關。學校和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們認識到主觀看法對行為的重要作用,教會他們辨別負面觀念,并學會把看法轉負為正,從而找到克服困難的方法。
(徐輯)
- [事件]揪頭發(fā)的疼傳得最快11-19
- [事件]樂觀變老多活七年11-19
- [事件]吃得雜防肌少癥11-19
- [事件]早餐 男宜碳水女宜脂肪11-18
- [事件]成人先心病有八個征兆11-18
- [事件]高血壓謹防“暈慌腫”11-18
- [事件]挑太久容易錯過最好的11-17
- [事件]幸存感比幸福感有力量11-17
- [事件]揪頭發(fā)的疼傳得最快11-19
- [事件]樂觀變老多活七年11-19
- [事件]吃得雜防肌少癥11-19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11五臟別論之...11-18
- [事件]早餐 男宜碳水女宜脂肪11-18
- [事件]成人先心病有八個征兆11-18
- [事件]高血壓謹防“暈慌腫”11-18
- [事件]挑太久容易錯過最好的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