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wǎng)評>> 人物>> 像坐月子一樣過三伏

像坐月子一樣過三伏

byb.cn
[人物] 作者 :byb.cn 日期:2022-8-9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少油少甜避暑濕 綠豆西瓜護津液 像“坐月子”一樣過三伏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骨科主治醫(yī)師 韓 良 □主任醫(yī)師 李運海

  《生命時報》 2022-07-26 第1626期 第7版


  “夏至三庚便數(shù)伏”,三伏天包括頭伏、中伏和末伏?!胺币环矫姹硎娟帤馐荜枤馑葷摲叵?,另一方面也提醒人們要注意“伏”而避暑、避濕。夏至以后地表積累的陽氣越來越盛,氣溫逐漸升高,到入伏時暑氣越來越重。同時,夏季雨水多,日照后蒸騰蘊結,地表空氣濕度大。中醫(yī)理論所指“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濕”邪氣在這段時間相互夾雜,達到鼎盛。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祖先們算好了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提醒人們要因時調(diào)整作息,三伏天應避開暑濕邪氣,像“坐月子”防寒一樣調(diào)養(yǎng)生息。

  伏避暑濕。中醫(yī)認為,暑與濕常常相伴出現(xiàn)。暑邪與心經(jīng)對應,具有炎熱升散、易攜濕邪的特點,暑氣太過容易誘發(fā)心悸、胸悶、心慌、心律不齊、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患。濕邪則重濁、黏滯、趨于下焦(三焦的下部,指下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陰部分)。古人云“長夏多生濕病”,是因為濕易困脾,所以夏天特別容易得脾經(jīng)相關疾病。脾為人體后天之本,主運化水谷提取精氣,還主升舉推動精氣疏布四肢。其生理特點是居中央而灌溉四方,喜燥惡濕。脾若被濕邪所困就會氣機黏滯,血行不暢,氣血不能疏布四肢,則見四肢疲倦、乏力倦怠、不思飲食、小腹脹滿、二便黏膩。怎么做才能伏避暑濕?建議中午陽光最盛時減少活動,勞作運動盡可能避開上午11點至下午1點的午時,此時應午睡,短時間休憩能讓自身陽氣內(nèi)斂,避免暑邪侵襲人體。飲食要盡量清淡,少飲酒、少油膩,切忌吃過多甜膩食品。

  固護陰液。夏季天熱,陽氣熾盛,易灼陰液,人體水液津精均容易耗散。所以,伏天一定要注重養(yǎng)陰。注意多飲水,多食用一些清潤多汁的蔬果,比如西紅柿、黃瓜、冬瓜、苦瓜、西瓜等。其中西瓜靠近青色瓜皮的赤白交界處最為水潤,古人稱為“西瓜翠衣”,是解暑滋陰的佳品。夏天吃西瓜時多啃啃西瓜皮,或熬綠豆湯時放一些洗凈切條的西瓜皮,非常清潤。也可以適當食用一些藥食同源的食物,比如赤小豆、綠豆、薏米、山楂等。另外,日常不要熬夜,舒緩情緒,避免肝火內(nèi)動或熬夜不眠而傷陰。

  趁陽驅寒。是指三伏天自然界陽氣最盛時,趁人體腠理(中醫(yī)指皮膚的紋理和皮下肌肉之間的空隙)大開,用藥來助陽化氣,驅趕體內(nèi)存留的寒邪。許多老人小孩寒邪留滯肺經(jīng),冬天容易感冒咳嗽哮喘;若寒邪留滯關節(jié),則導致關節(jié)拘攣疼痛、怕風怕冷;寒邪留滯腎經(jīng),女性易子宮寒凝、痛經(jīng)不孕、月經(jīng)失常,男性易腰膝萎軟、小便淋漓。古人常講“冬病夏治”,日??蛇x擇合適的時候采納陽氣。比如,膝關節(jié)、小腿、手腳冷痛的人群,可在早上7~9點太陽上升的過程中曬曬頸椎的大椎穴、手臂、小腿和膝蓋。也可用一些溫陽散寒藥物貼敷穴位,趁肌膚疏松、穴道開放時“開門逐寇”,治療老寒腿、哮喘、宮寒痛經(jīng)等病。

  盛夏防寒。大家都知道冬季要防寒,夏季也需要嗎?答案是需要的。夏季炎熱,人們特別愛吃冰鎮(zhèn)食物或吹空調(diào)洗冷水澡。這些痛快的操作容易不知不覺中著涼。若大汗之后立即沖冷水澡,直吹空調(diào),就會讓賊風邪氣趁穴位“門戶大開”時潛入四肢經(jīng)絡引發(fā)頸椎病、骨關節(jié)炎、風濕等疾病,還要防范寒邪直接“攻陷”臟腑。夏季臨床常見因吃太多冰淇淋,飲涼啤酒飲料后引發(fā)的消化不良、胃腸痙攣、腹痛腹瀉等疾病。寒涼冰冷的食物特別容易攜帶寒邪直接攻入脾胃,直中臟腑,傷及脾陽,引發(fā)脾胃疾病。
搜索